女子露出两个奶头给男子吃,久久国产精品2020免费m3u8,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1爱搞搞,人妻无码视频一区

服務熱線 : 4008-216-028

農村金融市場良性發展,信貸風險防控是關鍵

作者:松林 / 瀏覽量:2715   / 時間:2017-05-23

4



      長期以來,拿不出足夠的抵押物,是農民遭遇“貸款難”的主要原因。為破解本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今年上海試點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互聯網金融+品牌質押”貸款創新項目。只要是擁有“上海市著名商標”或“上海名牌產品商標”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過專業機構的評估和信用服務機構出具征信報告后,都有可能獲得不超過品牌評估價值30%、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貸款。 在今年4月29日舉行的上海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互聯網金融+品牌貸款”創新項目推進會暨首批企業貸款發放儀式上,上海融氏企業有限公司、上海松林工貿有限公司、上海藝杏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紅剛青扁豆生產專業合作社等4家農業經營主體獲得共計1600萬元的銀行貸款。(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 楊清悅 攝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深化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普惠金融得到政府的重視,頻頻登上政府工作報告“頭條”。農業沉睡資源不斷被盤活,農村經濟不斷發展,信貸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越發明顯。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銀行、農信社等“國家隊”紛紛加入到推動金融資本投入農業的隊伍中;民間機構、互聯網大咖也紛紛進軍農村市場,宣布開拓農村金融業務。

  2016年,農村金融東風頻吹,農村金融的熱度一再點燃。但必須指出的是,涉農貸款不良率雖呈下降趨勢,但仍高出國內貸款平均不良率。因此,防控農村信貸風險,將是促進農村金融市場良性健康發展的關鍵點。

  本版文字統籌:張紅英

  【現狀】

  農村市場缺口巨大

  多種力量爭相參與農村金融

  伴隨上世紀90年代末開啟的金融機構商業化改革,農村金融網點大量撤并,出現機構離農和資金離農的趨勢。為緩解農村融資困境,2009年起,銀監會開始向金融機構下達涉農貸款“兩個不低于”要求,即“涉農貸款投放的增速要確保不低于全部貸款增速,投放的增量要確保不低于上年”。2016年年初,銀監會通知要求,監管部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著力強化對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金融支持,找準自身定位,優化信貸結構,努力實現涉農信貸投放持續增長,同時提到鼓勵商業銀行單列涉農信貸計劃,力爭在2020年底全面消除金融機構空白鄉鎮。

  國務院啟動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以來,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圍繞不斷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農力度這一首要目標,發揮農村金融支農支小主力軍的作用,農合機構8萬多金融服務網點遍布鄉鎮,80多萬員工奮戰在農村金融一線。截至20169月末,農合機構資產總額達28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3.39%;涉農貸款8.6萬億元,小微企業貸款6.6萬億元,利潤總額1964億元,同比增長2.31%

  今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由財政部會同農業部、銀監會組建的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國在建立健全全國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方面邁出重要一步。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包括財政部和全國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擬分3年形成約150億元的資本金規模。資金的發放將通過“放射性”分支機構來完成,先在全國各省市建立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再向市縣延伸,直接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服務。該公司的職責和任務中就包括:落實國家農業支持政策,制定再擔保業務標準,為省級機構提供業務指導和規范指引;為所有省級機構提供再擔保服務,根據各省級機構的信用評級和風險控制水平,制定合理的代償風險分擔比例和再擔保費率;研究開發農業信貸擔保產品和服務,擴大信貸支持農業的覆蓋面;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總對總”戰略合作,建立適用于公司和省級機構的銀擔風險共擔機制;建立風險補償和風險救助機制。

  事實上,在“國家隊”入局前,一些民間機構已然看上農村信貸市場這塊“蛋糕”。城市市場逐漸飽和,農村市場存在萬億缺口,加上農村普惠金融政策當頭,互聯網金融巨頭和各路資本紛紛涌入農村金融這一“藍海”。

  20159月,京東金融發布農村金融戰略,表示將充分發揮京東在渠道下沉、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的巨大優勢,緊扣以“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為核心的農村經濟閉環,設計和打造具有京東特色的農村金融模式。

  兩個月之后,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宣布面向農村農戶的互聯網小額貸款產品旺農貸正式上線,旨在為三農用戶提供純信用(無抵押或擔保)貸款,專項用于購買農資農具的信用借款,消費信貸產品等。

  探索農村金融發展的新路徑,蘇寧金融則推出“金融+電商+農業生產”的閉環農產品供應鏈。今年41歲的安徽省岳西縣農民陳智光,成為享受蘇寧農村金融全產業鏈閉環服務的第一人。從貸款到售賣,蘇寧金融為陳智光提供的是一攬子閉環服務,這當中既掌握了農戶的數據信息,又為蘇寧易購和蘇寧眾籌找到了優質貨源。

  隨著信貸技術的不斷發展,金融機構、信貸公司轉變工作模式,拓展工作思路,在關注農村客戶生產經營風險的同時,利用授信技術確定客戶貸款額度,代替小額信貸服務中的擔保抵押方式,在一定額度下,農村客戶可以利用信用評級進行無抵押貸款等,都極大地促進了農村金融的落地。

  【困難】

  征信空白、抵押物缺乏

  農戶生產經營風險是源頭

  今年年中發布的《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不斷向最基層下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醒塵介紹說,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全國1400多家村鎮銀行涉農貸款戶均46萬元,同比減少7萬元,涉農貸款占村鎮銀行貸款比重為93%,表明村鎮銀行業務與目標客戶逐步向農村下沉,省級農信社涉農貸款覆蓋面不斷提升。

  業內人士表示,健康發展農村金融市場,有效防控風險是必須逾越的一道坎兒。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不良率為2.4%,高出國內貸款平均不良率一大截。《報告》也明確指出,相對于其他涉農貸款而言,農戶貸款不良率相對較高,風控難度較大。《報告》還提到,農民的還款能力是信用風險的基礎因素,是必要條件。農戶僅有還款意愿而沒有還款能力,最終仍然會違約。如何識別判斷并有效增強農戶的實際還款能力,是其中的核心問題。然而,要進一步解決涉農信貸的高風險難題,首先需要有效控制農業生產經營風險。

  農戶貸款不良率高,很多時候并非是其惡意違約,而是由于農戶前期通過授信得到貸款后,在后期遇到自然災害、農產品價格波動等影響,生產能力不足,造成無法如約還款。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農村金融與投資研究中心主任何廣文認為,如果不提農業風險,農戶整體信用程度還是很高的,“因為相對于工商業,農業貸款額比較低,風險也相對較低。”

  傳統風控機制一般不會介入農戶生產經營的風險管理。但從行業特性來看,農業領域的經營風險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更加難以預料與控制,特別是農業自然災害導致的農戶收益受損情況。除了自然災害,農業領域還面臨著由市場波動引起的風險,而這種風險對小微企業和有一定規模的農民合作組織影響更大。也就是說,農戶的生產經營風險必然會通過信貸關系傳導至銀行體系,成為銀行涉農貸款的信用風險。這就意味著,涉農銀行信貸的重要風險源頭之一在于農戶的生產經營風險。

  因此,對于信貸機構和公司來說,風險控制環節不能僅局限在前期的還款能力評估和授信上。對于相關金融機構來說,如何精準把握農戶生產經營的風險管理,也是需要逐步探索的課題。

  農戶抵押物缺乏現象較為普遍,金融機構特別強調抵押擔保,造成很多農民無法滿足這種條件而放棄貸款,這也是農村金融落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即使可以通過處置抵押物償還貸款,但涉農貸款方面的抵押物一般都非常難以評估和處置。這種情況下,前期授信這樣靈活、便捷的方式既適用于缺乏合適抵押物,貸款額度相對較小的小微企業和農戶,又適用于對生產時間有要求的農業生產,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歡迎。但授信業務發展過程中也發現了農村信貸風險控制機制上的一些漏洞,如風控難度大集中表現在傳統風控模式下銀行按照批發模式授信,多家信貸機構重復授信等,農村客戶負債水平偏高,沒有能力還款,造成欠貸。這也意味著農村金融機構在向農戶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時可能承擔更大的風險。

  農村金融信貸風險防控難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農民征信空白,很難憑借過往的數據對借款人進行信用的辨別、分級。傳統農戶由于缺乏有價值的信用信息,同時可用抵押物又有限,從根本上接觸和享受金融服務的機會大大減少,導致農戶積累的信用資料寥寥無幾。互聯網金融平臺小牛普惠在去年10月便開始布局農村金融市場,推出以“惠農貸”為主打的面向“三農”的多款產品。小牛普惠三農貸總經理張堯表示,在農村金融領域,雖然小牛已經跑在了大部分同行的前面,但是,市場開發還是很小。“農村信貸之所發展緩慢,有多方面的原因。”張堯分析,首先是缺乏信用體系基礎。“過去的農村金融基礎太薄弱,正規的金融機構覆蓋面太小,滲透率非常低,導致信息缺失,信用體系建設難度較大。”其次是大量資產無法獲得有效識別和合理定價。“我們在深入農村市場之后,發現農村主要抵押物土地產權尚未解決,抵押物常常陷入‘辦證死循環’僵局。信用基礎設施差,導致大量優質資產很難被有效識別和定價。”

  【探索】

  加強風控能力

  積累經驗抵御信貸風險

  加強農村信貸風險防控能力,促進農村金融良性發展,政府、銀行機構和信貸公司等都在為積累抵御風險的方法不斷做著嘗試。

  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也是為解決農村金融問題作出的有力嘗試。8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通過《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提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在“三權分置”的基礎上,土地承包者和經營者就可以在需要資金時將自己所承包或者經營土地的權利抵押出去。這對農村信貸來說也是一個利好消息。

  目前,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的金融平臺大都選擇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來嘗試破解信貸風險防控問題。網商銀行通過村淘合伙人,并與中和農信合作共同把控風險。村淘合伙人在其中承擔“推薦人”的角色,幫助農戶上網完成借款,但審批過程仍然由網商銀行負責,中和農信則是一家非政府組織中的小額信貸扶貧機構;京東京農貸選擇和涉農機構合作,基于合作伙伴、電商平臺等沉淀的大數據信息,了解農民的信用水平,并給予相應的授信額度。宜信的宜農貸是通過與MFI(小額信貸機構)合作,并由MFI來把控風險;而早在2009年就開始走農村路線的翼龍貸則用加盟商的模式給農戶提供貸款,強調在農村熟人的作用,以及加盟商的本地屬性。

  小牛普惠則依靠自身線下團隊打造的全員風控、全面風控的風險防控體系,擺脫了對第三方的依賴,被認為是農村金融風控體系的新嘗試。張堯認為,小牛普惠的風控最強大的地方還是自身建立起來的龐大的業務員群體。“在過去的兩年里,我們的業務員深入到農村一線專職拓展信貸業務,業務覆蓋面之廣、信息數據的積累都遠遠超過‘電商下鄉’能覆蓋到的。”隨著未來業務的發展,未來小牛普惠將依賴自身數據和外部數據,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風險防御系統。尤其在農村產業鏈上面,小牛會將風控細分到每個領域、每個環節,比如通過跟種植類、畜牧養殖類領域專業數據機構的合作,將每個節點上的風險控制前置。“我們也將不斷開發適應農民、農村需要的新型產品、新型還款方式。比如先息后本、半年免息貸款等等,會更多考慮到季節性因素和農產品周期。”張堯說道。

  中和農信開展小額信貸業務20年,累計為140多萬人提供了貸款。公司正結合多年的信貸經驗與數據內容,積極探索大數據風控建模,提高對客戶的風險識別能力,通過對風險進行準確計量而實現差別定價,從而降低農村信貸風險,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關于農村信貸風險控制,中和農信副總經理陳殿左還這樣公開表示:“都認為農戶貸款風險高,其實就我們在農村做小額信貸來說,產生風險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內部員工身上,而非是農戶,只要款是真正貸給了農戶,貸款就是安全的。”從中和農信深耕農村金融市場20年的經驗來看,給農戶提供適合的貸款產品,風險控制的重點不在農戶,而是內部操作風險控制。為此,中和農信圍繞信貸員的福利、對工作流程的監督和監察三個方面,為員工設計出了一套風險控制體系。據介紹,中和農信給信貸員相對穩定的福利保證,績效上不封頂;在保證福利的基礎上對信貸員的日常工作嚴格監督,違規操作零容忍。同時,在一段時間內,公司還會對整體信貸業務進行監察。陳殿左表示,這些都是中和農信在20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套系統性控制內部操作風險的方法,農村小額信貸市場廣闊,中國的農戶誠實守信,只要能夠管好自己的員工,風險完全可控可承受。

  海南農信社則是將信貸團隊的培養直接稱為信貸業務開展的“關鍵環節”,從整個隊伍組建過程中的嚴格篩選,到信貸員從“學徒”走向正式崗位的漫長實習階段,再到給予優秀信貸員廣闊的發展空間,每一步都是重視信貸員作用的表現。

  作為一家城商行,徽商銀行進入農村地區的時間并不長。該行副行長慈亞平表示,除了注重普惠金融業務發展,同時也要考慮到風險防控。由于徽農支行員工大都為當地人,在當地有著廣泛的人脈關系,人脈關系一方面對業務發展有好處,但隨之而來的,也會帶來道德上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會對業務產生影響,除了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該行還尤其重視對內部員工的道德風險防控,加強員工的異常行為排查和思想道德教育,從制度、流程等各方面加以防范。

  未來的農村金融,仍有很長的一段探索之路,仍然面臨著巨大挑戰。但可以肯定的是,假以時日,將來的農村金融市場一定比現在更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