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綠色農產品供給是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的主線。截至今年10月21日,上海市有效期內的綠色食品企業達到968家,產品1846個,獲證產量118.78萬噸,認證率領先全國。
作為國家種養結合生態標準化示范區項目承擔單位,上海松林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于2020年11月拿到上海首張“生豬養殖”綠色食品證書,1400噸松林豬肉的8款產品獲證。“示范區建設推動上海綠色豬肉供給實現‘零’的突破,展現出特大型城市生態養豬的新思路,為上海綠色農業發展提供了有益探索。”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標準創新處處長李菁說。
據悉,示范區目前已形成“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的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建立了豬肉和大米產品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構建涵蓋《種豬產房及配懷標準》《有機食品水稻生產操作規程》《綠色食品水稻生產操作規程》《綠色食品質量控制規范》《安全、衛生、優質產品標準》《有機生產質量管理》等核心特色企業標準在內的種養結合全產業鏈標準體系,不斷釋放生態和經濟效能。
2021年底,示范區產能已相當可觀,不僅所屬5個大型種豬場生產母豬圈存1.2萬頭,年可上市商品豬25萬頭,配套飼料加工年產8萬噸,年生豬屠宰及加工能力100萬頭,還種植1.2萬畝松林牌松江大米,廣泛帶動家庭農場參與種植養殖。
很多優勢同步釋放出來——
示范區以標準體系為依托,實現了生豬和稻米的標準化生產管理,通過采取統一品種、統一供苗(豬)、統一供料、統一技術、統一防控、統一回收、統一屠宰加工、統一檢疫檢驗、統一產品包裝銷售等舉措,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認證、無抗生素養殖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示范區以松林集團為主體,以發展種養結合家庭農場為基礎,布局種稻與養豬相結合的生態循環模式。
目前,與松林合作的108家家庭農場中,有91家屬于種養結合生態家庭農場。種養結合家庭農場同時進行種植業和養殖業經營。每個農場主全年可飼養肉豬約1500頭,并與示范區簽訂代養協議,由示范區向農場主提供體重每頭30公斤以上健康苗豬,以及肉豬不同生長階段所需的飼料。肉豬飼養到體重105至110公斤時,由示范區統一回收并進行加工銷售,農戶根據考核飼養水平獲得相應收入和獎勵,獎勵標準也隨著綠色生豬養殖經濟效益提高而調整,經營風險低的同時,收入也有保障。
水稻種植業是松江區農業的主產業。種養結合生態家庭農場的推廣,讓松江農業資源配置更加靈活有效,更大程度地遵循了區域發展所需。同時,更大面積的稻田接受有機肥滋養,讓松江大米朝著更高品質的方向不斷發展。
據介紹,豬場周邊配套約150畝糧田播種水稻,養豬產生的糞便和尿液經集中收儲發酵后就地作為有機肥施用,使得原來難以處理的養豬所產生的糞尿由污染源轉變成了農田有機肥源。受惠于豬糞尿還田的農場,如今土壤肥力表現越來越好。據測算,種糧施用的化肥量減少了30%以上。2021年,與示范區簽約的水稻種植面積達1.2萬畝,種植生產的稻谷由示范區以高于國家指導價的價格進行收購,帶動農民增收430萬元。